亿万基民必看!四季度基金怎么买?十大公司专家最新研判

2021年10月4日00:08:35 发表评论

(亿万基民必看!四季度基金怎么买?南方、嘉实、平安、国泰等十大公司专家最新研判!)

中国基金报记者方丽

经过了震荡的前三季度,2021年最后一个季度到来。

究竟在四季度里应该如何做基金投资?哪些品种更值得关注?需要如何做大类资产配置?这成为国庆假期之中基民们最关心的问题。

中国基金报记者对此专访了来自FOF基金经理、券商基金研究员、第三方理财机构基金研究员等10多位“基金专业买手”来探讨这些问题。这10大投资机构分别为:

南方基金FOF投资部负责人、基金经理 李文良

嘉实基金领航资产配置基金经理 张静

平安基金FOF投资总监 代宏坤

国泰基金FOF投资负责人 周珞晏

创金合信基金资产配置部负责人 尹海影

上海证券基金评价中心 刘亦千

好买基金研究中心总监 曾令华

盈米基金研究院研究总监 邹卓宇

基煜基金研究相关人士

格上旗下金樟投资研究员 岳坤中及王祎

这些专业人士认为,从性价比来看,当前股债没有明显的优劣区分度,股票和债券市场均有机会,投资者在四季度布局基金最好走“均衡风”,可考虑标配或者略超配权益资产。布局指数基金,重点看好消费、金融等产品。这些人士也提醒投资者,布局基金要放眼长期,不要过于追逐短期市场热点,注意高估值基金背后的风险。

四季度股债均有投资机会

考虑标配或略超配权益资产

中国基金报记者:展望四季度,您如何看待基金投资方向?应该如何做大类资产配置?

李文良:从性价比来看,当前股债没有明显的优劣区分度。WIND数据显示,截至9月30日,沪深300静态市盈率已经从年初的接近18倍的偏高水平回落到当前的13倍较低位置,静态收益率已经回升到7.7%,相对于长久期利率债收益率的风险溢价已经回到中枢略偏上区域,权益资产主流板块的配置价值进一步凸显。

当然,考虑未来一段时间的经济、企业盈利的可能回落,当前利率债的阶段相对投资价值也不容忽视,权益资产并非大幅好于利率债。所以投资者可以按照既定的业绩基准比例或者长期战略资产配置的比例进行股债配置。

张静:四季度我们整体观点还是中性偏乐观的,在行业板块上,通常会寻找最高景气的行业,但是这些行业的波动性可能还是会加大,所以我们还是相对来说最看好景气度高的板块,包括新能源、光伏,还有信创、半导体、军工、国六替代等,都是渗透率较低有望大幅持续提升的领域,都是具备较高持续增长,大空间,拥有相对竞争力或绝对壁垒的新兴龙头公司崛起的领域。在进行组合的构建和在私产配置时,也是建议让这个组合均衡,而不是短期最会赚钱的是什么就去看什么。

代宏坤:展望四季度,看好权益资产与固收资产的投资机会,特别是权益资产的结构性机会。

近一阶段,我国经济数据逐渐走弱,未来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同时,通胀压力整体可控,CPI比较稳定,PPI虽然较高,但难以向下游传导。我们预计在后续的货币与财政政策上,整体稳中有松。在这种形势下,我们认为权益资产与固收资产都会受益于后续的稳增长政策,可以考虑标配或略超配权益资产。

周珞晏:国内权益:谨慎乐观。在货币偏宽、信用逐步回归中性的背景下,仍然看好A股表现;短期有几个风险需要消化——恒大事件引发的信用风险、居民端限电引起的担忧、美债收益率上行。以上几个风险均具备阶段性的特点,整体上四季度对权益资产仍然维持谨慎乐观态度。

国内债券:谨慎乐观。经济基本面和货币政策都是利于债市的环境,然而全面降准后国债长端利率大幅下行,并透支部分乐观预期,继续向下突破需要政策进一步配合,但整体也是偏乐观的。

海外权益:随着Delta毒株所导致的新一轮疫情在全球范围内有所好转,各国经济复苏或将加速,分子端的逐渐好转可以预期。分母端方面,受疫情好转的影响,美债实际利率阶段性上行,对分母端造成压力。目前市场对 Taper的充分预期,可能使得其后续影响边际减弱。

大类资产配置方面,对股票、债券持谨慎乐观态度,仍然建议股债搭配,通过股、债之间的弱相关性分散风险;同时通过阶段性适度配置海外权益资产,在股票内部进行分散。

尹海影:四季度目前看在投资上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从宏观经济的情况来看,经济的下行虽然幅度和力度有限,但是在范围上有超出预期的趋势。整体配置上需更注重均衡,更贴近基本面的优势方向,同时适当发掘确定性与估值安全垫带来的溢价。前期景气强势的方向在四季度发生大的变化的可能性较小,但宏观环境本身的压力,以及宏观变量与政策之间的动态变化不可忽略,因此建议四季度在股债资产间与各资产类别内部结构上采用相对均衡的方式进行配置。

具体到基金投资,长期业绩稳定、具有抗压性的品种预计四季度会发挥较好的配置作用。目前看,四季度在市场的整体方向上呈现趋势性行情的可能性不能完全排除(比如流动性投放发生变化的情况),但不宜过高估计,震荡结构中优选阿尔法能力强的基金或是四季度的更优应对之道。

刘亦千:当前,全球经济增速略低于市场预期,但通胀压力没有减退,货币政策方向还面临调整,整体经济、政策环境都较前段时间更为复杂。导致,海内外的政策风险预测及控制难度提升,例如政府支出、刺激法案、全球碳达峰相关政策调整等预测难度加大。更复杂的市场基本面叠加相对较高的估值,往往会加大市场的整体波动,板块及行业间的轮动也会加快。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我们建议投资者尽量不要押“赛道”、频繁择时,要借助基金专业化及分散化的特点做长期配置,寻找在类似历史阶段能很好把握大类资产动态配置的产品。

曾令华:大类资产配置实际上应该是着眼于3-5年甚至是更长时间的一个配置。从四季度来看,2月份以来下跌的一些板块,如食品饮料、银行等行业可能有一些相对的超额收益。而新能源、新能车可能相对表现弱一些。

基煜研究:我们对于四季度市场的展望可以用一句话来总结:多事之秋,事缓则圆。具体而言,四季度会有比较多的不确定因素,从海外而言包括美联储的Taper、拜登加税和反垄断政策变化,国内则包括经济增速的下滑、能耗双控、恒大事件的影响等,都会对资本市场产生不同的影响。但我们同时也并不认为四季度市场会出现系统性风险,市场仍有结构性的机会,但是获取收益的难度会进一步加大。

因此,从资产配置和基金投资方向而言,我们的建议是策略上保持均衡、耐心,以长打短。一方面做好权益基金和固收/“固收+”基金的均衡配置,另一个在权益资产上要做好风格之间的配置,尤其在方向的选择上还是放眼长期,不要过于追逐短期市场热点,长期而言消费和科技仍然是核心的投资主线。

邹卓宇:近期宏观经济数据显示,国内经济复苏强度有所减弱,流动性国内整体保持中性,海外预期美联储会在4季度开始缩减购债规模。四季度国内股票市场可能还会呈现震荡行情,流动性预期会稳中偏宽,债市大概率不会出现熊市,股债性价比上目前处在较为平衡的区间,股债资产均保持在中性配置上会是比较不错的选择。

岳坤中:四季度投资方向包括:第一,看好新老基建相关制造业和部分已经调整到位的消费行业。第二,看好新能源行业,光伏由于前期已经涨幅过高,后续看好风电,水电等。第三,看好与财富管理相关的券商。A股已经连续多日成交量破万亿,而且今年公募市场景气度较高,但券商股涨幅较小。

关注股债平衡类基金产品

中国基金报记者:四季度您更看好哪一类或者哪几类基金,为什么?

李文良:四季度更看好有股债再平衡灵活度的偏债型、平衡型的“固收+”类基金。从经济基本面看,进入四季度后,地产景气、出口景气可能双双回落,将加大经济增长和企业盈利端的压力,权益市场的波动幅度将略有增大,但在估值偏低、流动性偏好的保护下,预计也不会持续跑输于利率债。因此,再平衡灵活度高的固收+类基金,可以充分利用权益的波动性进行逆向操作,获取额外的超额收益。

周珞晏:四季度对国内权益和国内债券持谨慎乐观态度,结合货币和信用环境,目前国内股市和债市大方向上都不弱,可以股债搭配,并在两种资产内部适度进行分散。权益方面,我们认为后市在流动性偏宽、经济走弱的背景下,市场以结构性机会为主。今年以来市场板块轮动较快,可通过股债搭配,以及适度投资于海外权益资产来分散风险,从而达到进可攻、退可守的目标。

尹海影:继续看好新能源产业链基金的相对收益能力。基本面角度分析,从景气情况和行业格局上新能源产业链仍然是瑕疵最少的方向。

另外,也看好以绝对收益为导向,能够在波动环境中受益的基金产品,包括打新对冲、量化对冲类产品等。

邹卓宇:四季度我可能更加看好主动权益类基金。震荡行情下,行业表现短期分化严重且轮动较快,优秀的主动权益类基金经理能够通过自身主动管理能力,为投资者获得更为稳健的Alpha收益。

基煜研究:在大类资产里,我们仍然看好“固收+”类的基金,也包含偏债型或均衡型的FOF,在四季度方向还不明朗、市场影响因素又比较复杂的市场环境中,这类基金可以比较充分地发挥资产配置的作用。

在权益类基金中,我们一贯看好在风格上和行业上配置比较均衡的底仓型品种,同时,主要配置在核心消费和硬科技上的主题型基金也是值得长期配置的优良品种。

岳坤中:整体还是比较看好估值较低行业相关基金的投资机会,如与新老基建相关的制造业基金,与新能源相关的基金,与券商相关的基金。

四季度“均衡风+成长风”

主动权益更适宜

中国基金报记者:若四季度投资布局主动权益基金,成长风、价值风、均衡风,您更好看哪一类?应该如何选择主动权益类基金?

李文良:权益市场的风格分化越来越大,去年下半年到今年春节前,大盘股显著跑赢小盘股,而节后逆转为小盘股显著跑赢大盘股。预计在资本市场逐渐成熟化的过程中,市场整体波动幅度可控但行业剧烈分化的状态可能将成为常态。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中,可以更多地坚持相对均衡的风格和行业配置,避免错误的行业切换带来负超额收益。如果站在四季度经济有所回落的维度看,成长属性更加稀缺,估计小盘成长风格的相对优势会有一定的持续性,可以在基本均衡配置的基础上,小幅超配小盘成长风格。

张静:风格上,在基本面走弱和全面降准的背景下,预计成长仍占优。结构上看,我们总体看好业绩增长与流动性环境共振匹配的成长资产,其中中小盘成长风格有望取得超额收益。在行业方面,我们看好成长方向中的硬科技与制造行业,未来将围绕新能源、电子制造、国防军工进行配置,同时在科技制造大品类中精选优质个股捕捉超额收益。

代宏坤:我们更加看好偏价值的权益基金。首先,随着后续稳增长政策发挥作用,经济增速应会逐步探底回升,有利于偏价值基金的表现;其次,在现阶段权益市场上,偏价值基金的估值处于较低水平,相对更具投资价值;第三,前期的市场风格整体偏成长,且风格演绎比较极致,很多成长板块的股票估值已到了较高水平,市场风格转换的概率加大。

在选择主动权益基金时,我们采用定量和定性结合的方式。

首先,明确基金定位,且基金风格要相对稳定;其次,在同类基金中选择量化筛选指标,如收益、风险以及风险调整后的收益等,具有一定比较优势的基金;第三,通过数据分析,选择超额收益来源更稳定、可控的基金;最后,通过与基金经理的交流,选择投资体系完善、投资经验丰富的基金经理。

周珞晏:风格方面,看好均衡+成长风格。由于今年风格轮动较快,一些风格和行业相对均衡的基金风险收益表现较好;另一方面,在宽货币、信用环境由紧逐步回归中性的背景下,成长风格可能相对占优。

具体组合构建方面,我们建议行业和风格适度均衡,一方面持有成长风格等强势赛道的基金、同时持有大金融、低估值中盘的基金,以其适应市场的震荡和不同风格的切换,达到进可攻、退可守的目的。除此之外,由于今年市场板块轮动较快,FOF基金经理很难进行高频的风格和行业轮动操作,可以选一些行业和风格比较灵活,轮动型的基金经理,把行业和风格轮动工作交给底层基金的基金经理。

权益基金的选择方面,我们有若干常用的工具:第一是快速打分表,通过快速打分系统,对全市场基金进行初筛。第二是深度报告,我们对每一位入池的基金经理,都会有深度的分析报告,内容包括业绩排名、牛/熊周期中的表现、业绩归因分析、投资风格九宫格、操作风格、Barra因子暴露跟踪等。第三就是基金经理调研,与基金经理进行深度沟通,目前我们的深度报告和基金经理调研纪要已覆盖了市场上几乎全部的优秀基金经理。我们还有一定的投后管理的措施,例如每季度对已投资的基金进行回访、每月对重点池基金进行相关性跟踪等。通过这一系列的基金优选工具,我们通过专业研究挖掘到优秀的基金经理和合适的投资标的,也可以避免选入短期排名坐高以吸引规模的基金产品。

尹海影:看好基本面瑕疵少、估值切换后空间仍存的部分成长赛道基金和安全边际较足、历史阿尔法能力优秀的价值基金。建议在主动基金的配置上采用优选价值与优选成长搭配的方式,构建均衡的投资组合应对四季度的市场情况。

刘亦千:基金投资主要获取的是长期收益,当然也要与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因此,在布局的时候要同时考虑估值、成长及回撤风险。长期看,成长风格的产品长期具有更好的收益,在风险承受能力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建议保持相对较高的仓位,但成长股受行业景气度、货币政策等影响较大,如果两者同时转向负面,产品的波动会变得非常大,因此对于稳健的投资者,四季度不适合过高地配置成长风格产品。

曾令华:从3至5年的角度来看,目前仍适合均衡为主。如果看到明年底的话,可能成长会占优。

邹卓宇:四季度布局权益基金个人更看好均衡风格的基金经理,震荡行情下,行业板块轮动较快,均衡风格的基金经理能够在这样的行情中保持业绩稳定性。具体可以通过基金经理持仓的行业、个股集中度,以及风格特点来选择,均衡型的基金经理行业和个股集中度均相对分散,风格因子上没有特别极端的暴露;除此以外还需要重点关注基金经理选股能力,在行业风格保持均衡的情况,基金经理选股的能力对于业绩的贡献更大。

基煜研究:我们一贯更偏好在风格上和行业上配置上比较均衡的底仓型品种。如果构建一个主动权益基金的组合,那么建议可以把一半左右的仓位配置在均衡风格的基金上,另一半配置价值和成长风格的基金。

在主动权益基金的选择上,需要着重关注基金经理的超额收益来源,并在同样风格的基金经理中做优选。也就是说不要拿价值风格的基金经理和成长风格的去对比,因为会由于所处的市场环境不同而得出不同的结论,要把香蕉和香蕉比,苹果和苹果比,并在各个风格中做好配置和组合。

岳坤中:四季度更看好均衡风,虽然四季度,虽然说市场不存在全面下跌的系统性风险,但还是存在非常多的扰动因素,如全球经济滞胀,美联储Taper等,因此,还是要均衡配置。

选择投资时间长、业绩持续稳定、管理规模适中、言行一致的基金经理,具体来看就是至少经历过一轮牛熊,分年度业绩持续保持在前四分位数水平,管理规模适中且基金经理公开言论与持仓情况一致,值得信赖的基金经理。对于一些没有择时和择行业能力的非专业投资者来说,灵活配置型的基金会更好一些。

金融、消费等领域指数基金更被看好

指数增强基金可关注

中国基金报记者:若四季度布局指数基金,您更看好哪些领域或者行业产品?

李文良:可考虑布局一些证券类、消费类的指数基金,随着这两个行业近期持续跑输市场整体,其相对估值、交易拥挤度都会很低,有利于投资者进行左侧布局,如果其基本面有所改善,或者增量资金提高关注度,它们都很可能出现一定的修复行情。

同时,一些量化指数增强型产品在三季度表现非常优秀,A股很可能也正在进入发达市场的算法时代。当然,量化指数增强型产品短期超额过于显著,因此四季度可能存在超额收益回撤的压力,如果视野不局限于四季度,而是基于1-2年维度,那么这种类型的指数增强产品也是长期配置时的不错选择。

周珞晏:三季度通胀超预期,并且有望继续延续。冬天或加剧缺煤缺电缺气,甚至缺钢的矛盾,PPI预计会“破10”并持续维持高位,因此周期板块这一轮行情可能尚未结束,仍然看好周期。

成长板块,关注智能制造,包括新能源车、光伏等热门赛道,当前新能源车在主要国家渗透率已超过10%,未来行业发展可能进入非线性阶段,超预期可能将成为常态;光伏是碳中和的核心主线,未来将受益于装机量的持续提升。

大金融板块,可适当配置券商等行业,继续受益于财富管理与公募基金规模提升。

嘉实基金:整体来看,四季度我们比较看好两大方面,一是港股新经济板块。目前港股经过大半年的调整,投资性价比较高。伴随港股新经济板块逐经历超跌之后,投资性价比极高,优质成长股已经逐步进入“布局区”。

二是消费行业。基于弱周期、高盈利、低波动的独特优势,消费行业一直是资本喜爱、“长牛”本色明显的优质赛道。四季度是传统消费旺季,叠加双11和双12等购物节,有利于消费行业企稳回暖。自今年春节前的最高点位算起,中证主要消费指数经历半年多的调整,截至9月28日,已经自高位下跌超27%,底部特征明显。在大幅调整之后,业绩优良,增长稳定的消费白马股具备了比较好的投资价值,四季度中证主要消费指数跑赢大市的赢面很高。

代宏坤:我们更看好金融、消费以及医疗保健等行业。

金融:随着四季度财政加速发行国债、地方债以及配套信贷,9月、10月金融数据见底;经济数据有见底迹象;估值相对较低,有安全边际;如果经济如预期见底回升,在前期受经济下行悲观预期压制金融地产,或会迎来一轮价值回归。

消费:前期经济下行,消费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大幅调整。随着拉动基建、制造,稳就业和强服务业,前期的悲观情绪有望企稳,下行空间或有限,中长期配置机会渐显。

医疗保健:集采带来的恐慌情绪释放,医药长期逻辑没有破坏;未来3年盈利增速较高;在最近10年中估值低于中位数,近期反弹较快,配置机会显现。

尹海影:指数的机会应该在细分赛道上面更为明显一些,宽基的优势不强。虽然中证500、中证1000等中小盘指数在估值上仍有优势,但前期收益贡献明显的资源品板块是继续占优还是面对调整,这取决于政策维度的松紧与自下而上基本面供需的共振,具有一定的逻辑复杂度,可能会有机会,但个人投资者需要择时把握,具有难度。优质的细分方向包括高端制造、恢复较快的消费细分领域等。

曾令华:四季度相对看好食品饮料、银行等指数。

邹卓宇:被动产品中,宽基指数我更看好价值属性的上证50和沪深300指数,对比中小盘指数,大盘价值指数目前的安全边际更高。另外也可以关注一下Smart Beta类产品,行业和市值不做大幅偏离的情况下,选择合适的风格暴露也是可作为获取收益的手段。

基煜研究:对于非专业的个人投资者,建议首选的指数基金还是宽基指数,比如沪深300、中证500和创业板指都是很好的标的,分别对应了不同的风格。

如果特别希望配置一些行业类的指数,那么我们建议还是选择那些已经被证明长期具有超额收益的行业产品,比如消费、科技、医药等,而不要选那些短期波动较大、受到事件驱动影响较为显著的品种。

王祎:长期来看,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结构优化,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仍然是未来非常重要的投资主题,具体来看,先进制造、科技互联、内需消费这些领域都存在长期投资价值。短期来看,中证消费指数今年受上游原材料涨价与下游需求疲软影响大幅回调,估值已经向合理区间回归,PE(TTM)处于指数2009年成立以来79%分位,未来随着下游需求恢复,优质的消费品公司度过暂时的麻烦之后终将迎来修复,所以可逢低关注消费指数基金;而行业趋势明确的新能源行业,其上下游产业链很长,未来还将孕育层出不穷的机会,包括储能和新基建,等待近期回调后可逐步关注;而受政策支持和产业景气双重加持的军工行业,十四五期间新装备带动产业链需求和国产替代需求的支撑下业绩增长持续性较好,等待近期回调后可逐步关注。

“固收+”或迎来布局时机

中国基金报记者:市场震荡之下“固收+”产品受到关注,您认为目前是布局这类产品的时机么?

李文良:当前正是“固收+”类基金的配置好时机。未来一段时间,若权益市场出现大幅上涨,可以进一步切换到纯债类的基金,若权益市场出现大幅下跌,则可以考虑切换到权益类的基金。

张静:2021年是比较动荡的一年,市场波动比较大,投资者们可以合理调整预期收益率,资产配置中加入一些“固收+”类产品,达到进可攻退、可守的目的。

其实,资产配置的具体操作的核心因素是Beta,即明确投资人需要一个什么风险收益特征的产品,如果投资者目标激进、风险承受能力强,那可以增配权益,如果投资者追求稳健,那适合“固收+”类产品,如果稳健要求很高,那可以再搭配一些非标准化投资产品,如银行存款等。

代宏坤:目前是布局“固收+”产品较好的时机。一方面,在市场的震荡中,对于投资组合来说,同时投资权益和固收资产可以起到一定的对冲作用;另一方面,展望四季度,我们看好权益资产与固收资产的机会,特别是权益市场的结构性机会。在固收资产提供“固收+”产品基础收益的同时,如果基金经理能够较好的把握权益市场的结构性机会,将对整个组合提供较好的增强收益。

周珞晏:这类产品的目标往往是适应多种市场环境,以提供资产稳健增值为目标,所以一般情况下会持续适合大众投资者,不必过度择时。具体来看,对于低风险偏好的资金来说,在中长期利率中枢下移、宏观波动性降低、非标压缩和打破刚兑的背景下,传统固收产品的收益空间被持续压缩,信用下沉的不对称风险增加,伴随着理财净值化提升,“固收+”类产品吸引力将不断增大,是传统理财替代、财富转移配置的主要形式。通过股债资产的战略和战术配置,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下都能有较好的收益,“固收+”产品能获得持有体验更好、更为稳健的资产增值。

市场上的“固收+”产品品类繁多,因为涉及多种资产,这对基金经理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在对“固收+”基金的选择上,我们根据底层资产的类型和权益中枢对产品进行分类再横向比较,将基金经理的各种投资能力进行详细拆解:在大类资产层面,重点关注在股票、债券、转债上的择时配置能力;在债券方面,我们重点关注基金经理的交易能力、配置风格、回撤控制,从久期策略、期限结构管理、信用择时和择券能力进行逐一分析;在股票方面,我们从持仓风格、行业配置、收益贡献方面进行分析;在转债方面,我们从转债择时、股性债性偏好、交易能力等方面进行分析。我们将定量分析与定性调研相结合,对业绩持续性进行预判,选择综合实力更强、对未来市场适应性更好的产品。

尹海影:个人认为好的“固收+”产品是能够做到在时间维度上均衡收益,在震荡环境中保有阿尔法的。四季度市场的不确定性较高,需要产品从超额收益、风险防范、资产配置等多个方向共同发力,才能获得好的风险收益比,因此看好优质固收+产品四季度的表现。

刘亦千:与普通灵活配置产品相比,“固收+”产品长期布局固收类资产,因此收益稳定性会相对更高,此外,也注重的风险控制,在权益资产配置上会更偏好短期业绩及收益明确、波动相对较小的权益品种。在波动加大的行情下,非常适合对回撤和收益都有一定要求的投资者。

曾令华:“固收+”主要还是平衡了一些风险和收益。本质上是期望收益在6%~8%,回撤在5%以内的投资适应的人群比较大。大部分可能是作为一个理财产品的替代。如果风险收益戒匹配,我觉得还是合适的。

邹卓宇:“固收+”在大部分市场环境中都是适合做配置的产品,这类产品的收益风险特征适合追求稳健收益或者投资性价比的投资者。在流动性没有大幅收紧的环境下,“固收+”产品的表现大概率能保持较为稳定的业绩收益;结合股债两端的表现预期,对于“固收+”产品收益增强的效果可能不会特别突出。

基煜研究:由于“固收+”基金自带资产配置的属性,因此我们认为“固收+”产品在任何时点都适合布局,同时也是基金组合中必备的品种,由于债券收益率中枢的不断下行,传统的债券基金已经很难满足投资者对收益的需求,而固收+基金则将会是未来比较好的中低风险的基金品种的选择。

王祎:“固收+”是以债券资产打底,权益资产进攻的产品。在今年经济增速下行压力加大,生产端价格高企,全球流动性边际收紧预期下,股票市场颠簸加大,那么在组合中配置一些较低波动的固收+产品是较好的度过波动阶段的选择。

注意高估值、高弹性基金背后风险

中国基金报记者:下半年布局基金的风险点在何方?

李文良:首先关注权益产品中的周期类基金,由于前期上涨幅度较大,估值已经处于偏高水平,景气持续性又存在一定不确定性。其上涨逻辑包含了较多的供给受限因素,若相关的限制有所放松或者阶段性放松,很可能会恶化其景气基本面,带来股价的回撤压力。其次,关注信用债产品在经济下行、企业经营压力增大的环境中的个券违约风险,过度激进的信用下沉策略或者过度集中的信用债配置,或将带来阶段性的净值回撤冲击。

张静:展望下半年,疫情在短时间内未能完全消除,经济基本面虽然边际回落,但货币信贷层面预计会继续维持稳定,所以权益市场整体基本面带来的风险并不大。在交易筹码上,无论是持续了两年的核心资产牛市,还是短期的新能源汽车和半导体板块,机构持仓都过于集中,市场的脆弱性必然加大波动。

债券市场,考虑到降准扭转了市场对于货币紧缩的预期,后续上行空间有限,下行有底,故预计票息策略为主。商品市场,疫情影响短时间内难以消退,供需错配难以完全消除,叠加海外市场taper迟迟未落地,预计大宗商品仍将维持高位。

代宏坤:下半年布局基金的一个风险点是方向选择的偏差。

下半年权益依然表现出结构性的机会,不同风格的基金差别会很大,如果方向选择错误,投资效果就不理想。投资者通过FOF来布局基金,在一定程度上可化解这个风险。

周珞晏:今年以来热点轮动较快,消费、周期、新能源板块均在三季度的部分阶段出现大幅回撤,在某一行业或风格配置过度集中可能是下半年投资基金的主要风险。另一方面,三季度以来,国内经济面临滞胀风险,并且预计将会持续到四季度。通胀是暂时的,但也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对此一直比较敏感,通过阶段性适度布局周期资产,对冲滞胀引发的股债双杀风险。

站在目前的时点,四季度海外风险点包括Delta疫情好转导致的美债收益率上行、美国债务上限引发的违约风险和相关政策风险、全球通胀超预期等;国内风险点包括宏观经济超预期下行、房地产风险发酵、居民端限电引起的担忧等,以上风险点需要紧密观察。

四季度我们将继续通过资产配置、基金优选到攻守兼备的目的,在权益资产内部进行适度均衡,避免单赛道压注、追涨,力图为持有人带来持续、稳定且有竞争力的收益。

尹海影:未来半年布局基金要防范的风险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市场在近期已经表现出一定的风格震荡的迹象,前期强势的基金并不全都适合震荡市投资,不盲从历史业绩或明星产品。二是,境内外的流动性变化节奏,目前在判断上存在不确定性,高估值、高弹性基金的配置需要注意市场环境变化带来的震荡风险。

曾令华:配置的风险,主要是风险收益特征不匹配,和投资时长不匹配。如果说市场下跌波动的风险的话,主要是这两年上涨太多,价格走在了企业基本面之前,可能会有回调。

邹卓宇:上游原材料的持续上涨,可能会在四季度逐渐传导到中下游,宏观增长较弱叠加通胀上行会压缩政策调整的空间。

王祎:宏观层面,全球经济有滞涨的压力,经济总量有下行的风险,而全球流动性又存在收紧预期;中观层面,生产端大幅涨价通胀高企提升制造业成本,制造利润被大幅挤压,影响下游发展、短期景气度欠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