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在2016年4月22日正式发布关于盐业体制改革的文件,决定从2017年1月1日开始,价格放开,盐业企业可以打破地域限制,跨省跨区域销售食盐。
5月23日,辽宁省工信委发布消息称,今年一季度辽宁省盐业改革政策实施顺利,如大连盐业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已经直接进入市场,并建立了自己的品牌,已经将具有辽宁特色的产品销售至上海、北京等地,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实现了跨省销售。据介绍,海盐是辽宁省特色盐类产品,目前全国最大的海盐雪花盐生产基地已经落户辽宁。
中国的食盐专营历史至今已有2700多年。今年1月1日,国务院公布的《盐业体制改革方案》正式实施,同时《食盐价格管理办法》被废止。根据方案,此次改革的重要内容是价格放开。方案明确,放开食盐出厂、批发和零售价格,食盐不再由政府定价,由企业根据生产经营成本、食盐品质、市场供求状况等因素自主决定。这意味着国内将放开所有盐产品价格,取消食盐准运证,允许现有食盐定点生产企业进入流通销售领域,食盐批发企业可开展跨区域经营。改革之前,食盐生产企业生产的食盐只能卖给食盐批发企业。改革后,生产企业作为真正的市场主体可以确立自己的品牌和价格,省级食盐批发企业可跨省经营,省级以下食盐批发企业可在本省范围内开展经营。
盐改方案意在打破盐业专营,提高了各界对于盐业市场活力的预期。改革近半年以来,《小康》杂志记者在广州多个超市调查发现,食盐专柜上不再像以前一样仅有一两种盐产品,摆放在上面的食盐品牌多了好几种,价格也从原来的每包定价1元变成了1.5元至4元不等。
对于保持盐业市场稳定的问题,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赵辰昕说,各省区市在盐业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中都对保障食盐稳定供应,特别是安排边远贫困地区及经济欠发达边疆民族地区碘盐供应财政补贴等工作作了明确规定。虽然改革后食盐价格有所上涨,不过,对于此次盐业体制改革,依然有业内人士认为,这对于推进盐业管理体制改革、实现盐业资源有效配置、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确保食盐质量和供应安全将产生深远影响。
“食盐生产企业和批发企业可以同台竞技,今后消费者在超市里看到的就不仅仅是本地食盐品牌了,食盐品种和品牌会越来越丰富。”国家发改委体改司巡视员王强认为,此次改革打破了盐行业缺乏竞争的局面,尤其是对食盐批发企业冲击很大。从前竞争力不强的盐企可以依靠政府给的计划生存,今后可能会被市场淘汰。改革也将加速盐企的兼并重组,最近中国盐业总公司与天津市长芦盐业总公司、河北省盐业专营集团公司就共同组建了跨区域、产销合一的盐业企业。
“食盐结束专营制度,走向市场化,价格会有所改变,或涨或降一点对于大多数老百姓来说,可能并不是很重要,我们更关心的是市场化会不会影响食盐质量,会不会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多位前来超市购盐的市民向记者反映说,每个家庭食盐用量并不是很大,就是每包涨一两元,在一个月的开支里也不会体现出来,而一旦质量出了问题,那将会直接影响到身体健康,虽然量不大,但每日每餐都要有。“质量很重要!”受访的消费者均再三强调!
在中国食盐改革还没有走出“蜜月期”时,3月中旬全国多地被曝出发现了“脚臭盐”的踪迹,即食盐在手中一搓就会产生“脚臭味”。目前,案情已基本清楚,涉事食盐品牌均来自河南平顶山市的两家企业“神鹰盐业”和“中盐皓龙”。河南省盐务管理局回应称,“脚臭盐”发出异味是由隐藏在岩盐矿床中极少量的丙酸、丁酸、异戊酸、己酸等短链脂肪酸形成,不会对健康造成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