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子游学 “动手”最乐

2017年6月28日12:58:14 发表评论

  本月中旬,顺德迎来中考,部分学校教室被征用为考点,故一些顺德学子得到了额外的“假期”。这些假期如何利用?不少学校组织了特色“游学”,让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领略祖国的山川美景。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昨日采访了本次游学“最大阵仗”的广东顺德德胜学校,该校高一、高二年级数百位学生,分成三个线路前往全国各地,目的并不仅仅是“游山玩水”,而是领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内涵,将书本学到的知识与游学遇到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来一次真正的“校外课堂”学习。

  记者了解到,本次游学虽然是由顺德本地旅行社参与组织,但线路和内容都非常新,而且完全针对高一、高二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并非常注重“动手内容”,如让学生在南泥湾下田劳作,体验革命先辈的“开荒精神”。而从实际效果看,“动手”恰恰是本次游学中学生们收获最大之处。

  本次的德胜学校游学分三条线路,分别是:陕西线、中原线、三峡线。三条线路各有特色,而且都有各自的“动手做”内容。三条旅游线路中,并没有完全奔着旅游热点去,比如陕西线就把重点内容放在了南泥湾;中原线前往的是“清明上河园”,也是让学生们深化“清明上河图”的学习;三峡游重点是三峡大坝景区,还邀请三峡建设者李先生,三峡集团安全保卫部副主任马西洋先生等专家进行现场讲解。

  记者获悉,此次“游学”的重点在“游”,更在“学”。比如参观三峡大坝景区,邀请两位专家进行讲解,其中马西洋先生带来了对三峡的最近研究成果 —— 《坛子岭外传》,从更科学的角度对多个三峡工程建设问题提出了全新的见解。更让人称道的是,他还以自己多年与三峡移民打交道的经历,与同学们分享了为人处世的重要原则 —— “送关怀”。他说道:“与三峡移民打交道有些困难,但我一直坚定地认为没有落后的移民,只有落后的干部。为了做好这份工作,我尝试记住并能够随口叫出1000多位移民的名字,对他们的问题能帮则帮。”这种现场“教学”让学生们受益颇多。

  现场进行学习后,晚上回酒店休息时,老师还让学生们将自己的“游学”成果进行整理,同学们看过了自然奇观、工程奇迹,听了教授讲座、工人分享,走过大学、企业、博物馆、锦绣山水,开阔了眼界,提升了认识,而此时学校在游学过程中又组织了一场“三峡梦、强国梦、我的梦”主题演讲比赛,真正达到了学以致用、深入浅出的效果。

  游学除了“游和学”,还有大量的“动手做”内容,这也是本次德胜学校组织学生出外的最大目的之一。

  以陕西线为例,顺德学生前往的是南泥湾南阳府村,学生们的一大内容就是下田劳作,在室外30℃且条件比较艰苦的情况下,学生拿着锄头弯着腰一点一点地锄地,不到一个小时,汗水就湿透了衣服。而让村民吃惊的是,顺德学生不但下得了地,还进得了厨房。不少同学在家提前学习了擀面皮、包饺子,其中高二(8)班的几位同学在下地劳动后,还为当地村民带来了一桌顺德菜。

  而顺德学生的下田劳作,也启发了当地政府对旅游开发的全新想法。据悉,南泥湾正在规划“体验经济区”,打算以此吸引更多的游客来南泥湾体验农家生活,接受南泥湾精神的熏陶。

  在中原线,顺德学生们来到张家彩窑参观唐三彩精品、探访古窑遗址, 在唐三彩的制作作坊里,同学们亲自为胎体涂上色釉。中国唐三彩修复第一人张二孬大师亲自指点同学们制作,并讲述了在唐三彩制作上釉的先后顺序与上釉着笔的技巧。

  “知行合一”是我国先贤提出的观点,认为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在现实中运用此道理,是密不可分的一回事。记者了解到,近年来顺德多所学校都重视“游学”,与当地旅行社合作设计线路时,风景点、游乐园等传统意义的旅游内容,反而落在其次,重点是要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生动的社会实践。

  德胜学校“三线齐发”,学生们受益颇多。而顺德一中实验学校,则把游学放在本地进行。今年5月学校举行了十公里徒步与经典诵读活动。从学校到青云公园孔子像前,同学们中途不但没有休息,还在孔子像前大声朗读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不仅让学生们得到了很好的课外教育,围观的市民也感触良多。